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

演講資訊

20250304 整合生物學專題報導
  • 發布單位:昆蟲學系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整合生物學專題討論報導

講題:昆蟲桿狀病毒表現載體系統在人類傳染病研究的應用 

演講者:蔡智瑄 助理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

撰寫者:吳岳隆

 

專題演講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蔡智瑄助理教授應邀於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專題演講——探討桿狀病毒表現系統在人類傳染病研究之應用

2025 年 3 月 4 日,本系榮幸邀請國立成功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蔡智瑄助理教授蒞臨演講,講題為「昆蟲桿狀病毒表現載體系統在人類傳染病研究的應用」。此次演講深入探討昆蟲桿狀病毒 (Baculovirus) 作為表現載體於蛋白質生產、疫苗開發及病毒研究中的應用潛力,並強調其在生物技術與醫學研究領域的跨學科價值。

桿狀病毒是一類專門感染昆蟲的病毒,在哺乳動物及人類細胞中無法進行複製,因而被廣泛應用於農業害蟲防治及生物技術領域。在自然環境中,桿狀病毒以核多角體 (Occlusion Bodies, OBs) 的形式存在,並由多角體蛋白 (Polyhedrin) 包覆以保護病毒顆粒。昆蟲攝入後,核多角體溶解、釋放病毒,進而感染宿主細胞。由於多角體蛋白為高效表現的結構蛋白,研究人員利用桿狀病毒表現載體 (Baculovir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 BEVS) 將外源基因取代多角體蛋白基因,使昆蟲細胞成為高產量蛋白質的生物工廠。

蔡教授的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桿狀病毒展示技術,將H7N9等一系列流感病毒的血球凝集素 (Hemagglutinin, HA) 與神經氨酸酶 (Neuraminidase, NA) 蛋白展示於桿狀病毒的外套膜上,形成可模擬流感病毒的仿病毒 (Pseudovirus)。該仿病毒和被其感染的昆蟲細胞可分別作為新型流感疫苗及血清檢測試劑開發的基礎。此外,蔡教授亦與醫學領域專家合作,利用重組桿狀病毒攜帶B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基因組,成功轉導至體外培養的肝細胞,實現體外HBV的蛋白表現和複製,以供病毒致病機制研究及抗病毒藥物開發之用。

本次演講提供了豐富的學術交流機會,使本系師生深入了解昆蟲桿狀病毒作為表現載體的分子機制及應用潛能,並拓展了昆蟲學、生物技術及醫學研究之間的跨領域合作契機。桿狀病毒表現系統不僅在昆蟲病理學與農業應用領域具有重要價值,其在重組蛋白生產、疫苗開發及病毒感染模型建構等方面亦展現了極大的研究潛力,為未來精準醫療及生物製劑開發提供了嶄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