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

演講資訊

整合生物學專題報導 11月24日
  • 發布單位:昆蟲學系

講題:應用地理資訊科技於監測登革熱病媒蚊的傳播風險                                 

演講者: 溫在弘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系  

小編:蔡沐慈、郭亮德、張維展

 

大綱 & 新知
    溫在弘老師在這堂課向我們證明了眼見「不能」為憑,即使是真真確確、沒有任何造假的數據,只要設定的條件不同,所繪製出來的圖形也不一定能夠真實反映我們想問的問題。偏偏我們很容易輕信圖形的呈現,而對單純的統計數字較沒有感覺。因此若想得到問題的真正答案,必得選定出適當且合理的因子來繪製圖形。例如以台北市人口數為例,若單純呈現現戶數的資料,將會發現人口集中在內湖、南港、文山等地,但若以現戶數除上行政區大小的密度呈現,才能較符合我們心目中台北市人口的稠密概況。

    地理學的應用非常廣泛,可用來比較不同時空背景下的資料,例如探討一地區的降雨狀況,可了解何時最強、何時最多、何時最久,以及這些因子間的關聯性,最後採取適合的應對措施。若應用於探討疾病發生與傳播等關係,將疾病相關因子繪製成地圖圖形,也必須使用適當的呈現方法,才能作為監控疾病擴散風險的依據。在溫老師的研究中,利用登革熱病例、常見的暴露地點、病媒孳生源等因素所繪製的地圖,將有助於了解登革熱疾病的傳播風險,並進而規劃登革熱的防治作業。藉由溫老師團隊所開發之疫情分析軟體 Epidemic Profiler (Epi-pro),可用來分析大規模的數據,在使用上也可迅速得到相關的圖表,甚至可以達到即時監控的效果,增添在未來以系統性防治疾病的助力。
 

 

 

Q&A

Q1:

請問一般來說,病例的定位點是定在哪?是在(病患)的住家?工作地方,還是經過的地區?

A1:
絕大部份的情況都是定在住家,但定在住家就會有個很糟糕的問題就是:住家是不是感染地?邏輯上疾病的定位點應該是定在感染地,但絕大部分我們都不知道感染地在哪裡。所以我們也在想能不能地調資料結合疫調資料。疫調資料也就是足跡資料,這是另一個我們正在努力執行的部分。

 

Q2:

想請問降雨量跟地圖的資訊跟GIS的資料是從哪裡來的?

A2:

可以透過學校向氣象局申請資料。

 

Q3:
請問地圖中是否會展示猶如捷運等城市裡也有相當人口密度的資訊嗎?

A3:
有關於人的移動效果對疾病傳播的影響是目前也在進行的研究,在這陣子為了因應COVID-19,也一直著手在討論相關問題。比如說U-bike,U-bike有站跟站之間的movement open data,上網查就可以下載這些data,那捷運站也有站與站的關係。透過理解這些資料,我們可以知道人的在都市裡面的活動是怎麼樣,進而討論與疾病傳播個關聯性。

 

Q4:

請問這個系統有沒有做到經濟項目的方面,比方說我們現在登革熱的防治其實很多沒有花在刀口上,比方說,預測這些花了多少錢和得到的效果,來作為防治成果檢驗。

A4:

目前沒有,但這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例如說今天我去噴藥,噴完藥之後,我做了噴藥的這個動作,到底有沒有效果?而到底是我用藥的不對,還是噴的手法不對,還是根本就是噴錯地方了等等。因為缺少了客觀的SOP來評估每一個環節。如果建立這個SOP我們就可以延上老師所講的經濟模型的部分。

 

Key words : 地理資訊系統(GIS)、疫情分析軟體 Epidemic Profiler、登革熱傳播風險
 

花絮照片3~5 :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